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求龙的保佑,以求得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舞龙舞狮--舞龙的首要道具是“龙”。龙用草、竹、布等扎制而成,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祥,多见九节龙、十一节龙、十三节龙,多者可达二十九节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,不宜舞动,首要是用来欣赏,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,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。还有一种“火龙”,用竹篾编成圆筒,构成笼子,糊上透明、美丽的龙衣,内燃蜡烛或油灯,夜间扮演十分壮观。时至今日,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善,经常成为一种具有欣赏性的竞赛运动。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,九节以内的侧重于把戏技巧,较常见的动作有:蛟龙漫游、龙头钻档子、头尾齐钻、龙摆尾和蛇蜕皮等。十一节、十三节的龙,侧重于动作扮演,金龙追逐宝珠,飞腾跳动,时而飞;中云端,时而入海破浪。再配合龙珠及鼓乐烘托,成为一种集功夫、鼓乐、戏剧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款式。
狮子外形威武,动作刚劲,神态多变,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,一时变作神话,一时拉上前史,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,亦令它更加深化民意。人们信任狮子是祥瑞之兽,舞狮可以带来好运,所以每当新年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,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,舞狮助庆祈求吉祥。一件花团锦舞狮子,是我国优异的民间艺术,每当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,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。这一风俗起源于三国时期,南北朝时开始盛行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前史。据传说,它早是从西域传入的,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,随着佛教传入中国,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。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,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。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"假面戏",也有人以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刘宋的军队,后来传人民间的。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,今日已很难判别其对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