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益苏是谁?百度百科里有一个准确的解释——他创建了我国高校一家舞龙舞狮研究基地;悉心钻研舞龙舞狮技艺,编纂10多本与其相关的书籍,并用10多年的坚持,将舞龙舞狮做成一门学问;他是国际著名龙文化专家、国际级舞龙舞狮裁判、中南大学体育部主任、硕士生导师;他主持起草撰写的《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、裁判法》经国际龙狮总会审定,用中英文对照版本形式向世界发行,受到行内人士的普遍赞扬,并从2002年起在国际竞赛中运用,填补了国际上舞龙舞狮竞技运动的一块空白。
“以前舞龙舞狮只是民间的杂耍,毫无规范的竞技规则而言,也没有专业的裁判评定制度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参加一次国际舞龙舞狮邀请赛,入场的时候,其他国家的国际裁判都不想跟国内裁判走在一起入场。后在比赛中他们看到我们国内裁判的判罚水平,才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。”在黄益苏看来,必须要把舞龙舞狮做成一门学问。“传统文化技艺失传”一直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隐痛,而高校的理论者和教育者参与传统文化技艺的挖掘、传承和创新,应该是对民间文化的佳保护。
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,而且“舞龙”包含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”,原有“祈年”的意思。古人民智不开,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,威力无穷,而海洋主水,龙也就很自然地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。民以食为天,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,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。按这意义敷衍,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--帝舜、契和后稷。如此,龙被古人奉为“吉物”出现在庆典祭祀中,自然也不足为奇了。《礼王制》称:“宗庙之祭,春曰钥,夏曰衤帝,秋曰尝,冬曰烤”。人们所以要舞龙,与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知识有关。他们幻想龙是管雨的,想以舞龙来祈求神龙,以保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。综观各地、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,种类繁多,各具特色。常见的有火龙、草龙、人龙、布龙、纸龙、花龙、筐龙、段龙、烛龙、醉龙、竹叶龙、荷花龙、板凳龙、扁担龙、滚地龙、七巧龙、大头龙、夜光龙、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。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。从久远的年代起,舞龙活动经久不衰,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。舞龙不再是某一民族独有的“自喻”项目,而是属于各个民族的了。今天,在我们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,“龙”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。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,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。灯节中的花灯种类繁多,诸如花卉、虫鸟、百兽,应有尽有,唯其中特出而又巨大的,则数“龙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