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列表
新闻分类
打铁花:传承的艺术文化

  打铁花是我国汉族民间风俗、民间艺术中富有文明特征的非物质文明遗产。它既与民众的祈福期望、祈福风俗,又与道教艺术的世俗化密切相关,一同还融入了豫南区域的汉族民间信仰、民间舞蹈、民间音乐等生活内容,文明内在丰富,很有特征。

  打铁花民俗起源于春秋,虽屡有中止,因技艺依附于道教,施行依附于铁匠工作的开炉及民间年节及喜庆日等活动,故传承不绝、绵延于今。

  打铁花局势恢宏壮观、气势磅礴,在民众中有很大影响。打花技艺性很强,传承困难,投入大,急需维护。

打铁花.png

  很早的打铁花活动,充溢道教的色彩和工作的特征。宋代崇尚道教。社会上的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五门工匠,与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个祖师——太上老君,所以,工匠们与道士们可谓师兄弟。“打铁花”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。遇到道教的重大庆典,道士们也会出钱出物,请工匠们举办“打铁花”,为道教增添光彩。这无形中促进了“打铁花”活动的打开。清楚明晰,“打铁花”的开端目的一是为了展现本工作的气度,取悦于大众,扩大影响,等于做一次广告;二是讨个吉利,使用“花”与“发”的谐音,取“打花打花,越打越发”之意,标志着工作兴隆兴隆。

  “打铁花”前,先要在宽广的场地上搭起一丈余高的四角大棚,称为“花棚”,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(柳树枝细密、绵软、水分多,不易焚烧),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、鞭炮等。“花棚”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,称为“老杆”,“老杆”顶上绑上鞭炮、烟花等,称为“设彩”。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