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传,很早的“打铁花”活动,充满宗教颜色和行业特征。宋代崇尚道教。社会上的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五门工匠,与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个祖师——太上老君,所以,工匠们与道士们可谓师兄弟。“打铁花”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。遇到道教的严重庆典,道士们也会出钱出物,请工匠们举办“打铁花”,为道教增添光彩。这无形中促进了“打铁花”活动的开展。清楚明了,“打铁花”的开端目的既是为了展现本行业的气度,取悦于群众,扩大影响,等于做一次广告;也是讨个吉利,使用“花”与“发”的谐音,取“打花打花,越打越发”之意,象征着事业兴旺兴旺。
打铁花”的技艺始于宋,兴于明清,几千年来都被世人视为珍贵文化,云游四方补锅为生计的小炉匠颇多,他们远离家乡,思乡心切,为添加年味,巴结当地群众,铁匠们支起炭炉,化铁为汁,互相配合,将铁汁抛洒空中,拍打使铁水四散,构成璀璨艳丽的火树银花,文娱民众,以求天伦之乐,共度佳节。时刻久了,赵岭当地的老群众也学会了这种技艺,“打铁花”就成为每年元宵节必备的文娱项目。据传,烧铁汁的原料以白铁为佳,尤其是耕田之犁铧为好,又因为工匠们打出的铁花形似梨花,一朝一夕,“打铁花”也便被称为"打梨花",历经千年而不衰。
花棚周围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,用大风匣鼓风,把事前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,打铁花用的铁水需求到达1600℃~1700℃,即看到铁水迸出金花才行。打铁花虽然美观,但扮演却是很具有危险性。
打铁花时,先把熔好的铁汁注入事前准备好的“花棒”(一个拳头粗细、一尺多长的新鲜柳树棒,棒的顶端掏有直径3厘米巨细的圆形坑槽,用以盛放铁汁),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“花棒”,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“花棒”灵敏跑至“花棚”下,用下棒猛击盛有铁汁的上棒,使棒中铁汁冲向花棚,打花者一棒接一棒,一人跟一人,铁汁遇到棚顶的柳枝而迸散开,又点着棚上的鞭炮、烟花等,五彩缤纷、惊天动地。
如有略胜一筹的打花者,能一棒击中老杆,点着*处的烟花、长鞭炮等,称为中彩。此人将被当众报出姓名,披红戴花,奖赏钱物,非常荣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