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打铁花是我国民间风俗、民间艺术中富有文明特征的非物质文明遗产。它既与民众的祈福希望、祈福风俗,又与道教艺术的世俗化密切相关,一起还融入了豫南区域民间崇奉、民间舞蹈、民间音乐等日子内容,文明内在丰富,很有特征。
很早的确山打铁花活动,充满道教的颜色和行业的特征。宋代崇尚道教,确山县境内的老乐山,曾是道教的好地,道教庙观遍及全县,仅乐山一处,就有“九宫二观一拜台”之称。社会上的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五门工匠,与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个祖师——太上老君,所以,工匠们与道士们可谓师兄弟。“打铁花”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。遇到道教的重大庆典,道士们也会出钱出物,请工匠们举行“打铁花”,为道教增添光彩。这无形中促进了“打铁花”活动的展开。清楚明了,“打铁花”的开始目的一是为了展现本行业的气度,取悦于群众,扩大影响,等于做一次广告;二是讨个吉利,运用“花”与“发”的谐音,劝打花打花,越打越发”之意,象征着工作兴隆兴隆。
打铁花,便是用铁水打花的艺术。打铁花有两种,开始的一种打法是用一把浸湿泡透的柳木勺,把熔化的铁水舀起来,向空中抛去,或许向一堵墙面甩去,顿时火星满天,灿烂夺目。蔚为壮观美丽。别的一种打法是一个人举起撑满铁水的勺子,另一个人举起棒槌击打那把勺子的长杆,飞溅起满天火星。